稻盛和夫曾在自传里说:
他小时候是一个窝里横的爱哭郎,特别喜爱撒娇,要是母亲忙不过来把他甩在一边,他就会嚎啕大哭;倘若母亲不过来哄他,他就会越闹越凶,有时甚至两脚乱蹬,踢破隔扇,惹得母亲动怒。可是他一旦走出家门,就特别胆小,在上小学的第一天,要一直能看到妈妈才坐得住,心里才觉得安全,到第三天,妈妈一回家,他就跟着妈妈后面跑回去。
任何人在相对陌生的环境里,都需要适应的过程,孩子更是如此。
人类的本性就是如此:越安全的环境越没有恐慌,越容易无拘无束、显露本性。一旦在陌生未知的环境里,多少都会有些恐慌,于是就会有所收敛。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
他们之所以家里家外会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不一样。
对孩子而言,家是熟悉的、安全的,而外面的世界是未知的,有危险的。
“窝里横”的孩子真正害怕的是不敢面对陌生的世界,对他而言,越陌生越有危险。为了适应环境,他会隐藏真正的自己。
要想孩子家里家外一个样,那么我们就要这样做:
1、父母不要“窝里横”
我同事安子,跟外面在一起的时候,永远都是温文尔雅、极有教养的样子,可是每次我听到他跟爱人打电话,音量都回瞬间提高八度,甚至不止一次暴粗口,可一旦放下电话,又是春风和煦,完全判若两人。
他经常在我面前说他儿子,脾气就像他,在家里经常大呼小叫,撒泼任性,在外人面前听话乖顺,让做什么做什么。
家是孩子第一个学校,是他们学会人际交往和情绪训练的实验场。
父母本身在外人面前收敛情绪,在家里就可以肆无忌惮,那么孩子也习得这一点:对陌生人客气,对家人放肆。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密的人。
否则,当孩子长大后,或许就会复刻我们的方式,这将影响他未来的亲密关系。
2、爱孩子应有原则
我朋友离婚后,就把三岁的孩子放在姥姥那里,自己去上班,姥姥对小外孙百般宠爱,要什么给什么,从来不拒绝。
渐渐地,孩子对姥姥越来越随意,经常大呼小叫,要姥姥做这做那,态度蛮横,稍不服从就撒泼滚地扔东西。
我朋友教训他,姥姥直拦着,说小孩子啥都不懂别和孩子计较。
可到了幼儿园上学后没几天,就变得畏手缩脚、胆小如鼠,完全成了一个“大怂包”。
在家“横”惯了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就会发现那些对家人有效的办法,在别人身上无效时,心里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会放大孩子的恐惧,从而自信心下降,无所适从外面的环境,不知改如何面对。
我们不如在家里,就给孩子定好适当的规矩,让他们既能做好自己,又能正确地对待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