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事无小事,对于孩子在学校不上厕所的问题,家长一定要尽早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不刻意训练
许多父母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定时把屎把尿。
孩子乖乖配合还好,一旦不配合,父母就会感到焦虑,又把焦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会更紧张,也就更难以完成排便这个事情。
这时候的孩子生理发育尚未健全,太早的训练只会让孩子抵触和反抗,难以顺利度过肛欲期。
尹建莉说: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是本能,无需刻意训练,也不需要精细化管理。
但要尽早教会孩子擦屁屁,对孩子来说,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本领,会擦屁屁的孩子,在学校上厕所也更有底气。
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最好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教会他独立大小便,告诉孩子学校和家里的不同,让他做好适应学校的心理准备。
朋友小静在儿子三岁的时候,经常和儿子一起读绘本《幼儿园里上大便》。
通过读绘本,孩子知道了家里和学校马桶的不同,对蹲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天天喊着要去幼儿园。果然,去了幼儿园也适应得特别快,全家人都很省心。
还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当老师,家长当小朋友,如果在上课的时候感觉要便便,问老师应该怎么办。
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一旦想要上厕所,就要马上举手告诉老师,千万不能憋着。
在孩子上学后,也要多和老师沟通,把孩子表达不出来的需求告诉老师,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解决好孩子的难言之隐。
让孩子拥有好的情绪性记忆
心理专家林紫认为,糟糕的情绪性记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在学校憋大便了或者拉裤子了,要尽量看得云淡风轻,不要强化问题。
如实地告诉孩子,排泄是人的正常需求,和吃饭、睡觉一样,不要有压力。如果孩子拉了裤子,平静地给他换条裤子就好了,指责性的语言会让孩子产生自责和内疚,会强化自己的羞耻感。
在教育家陶行知看来,生活即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是教育,精神交流是教育,榜样示范是教育,谈论基本的生理需求同样也是教育。
艾尔菲·科恩说,无条件的爱在孩子难带的时候最重要。
孩子无助的时候、难过的时候,才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
真正智慧的家长,应该教给孩子自理的能力,也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算是迈向了成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