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记,快乐教育 ≠ 随心所欲!
关于“快乐教育”的误区你知道吗?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可为什么父母渴望孩子快乐的教育,却会事与愿违呢?
或许,这是因为家长们把“快乐教育”和“放养”弄混了。
“快乐教育”和“放养”到底有什么差别?一起来看看“快乐教育”操作中最容易中招的 3 大误区。
误区一:
快乐教育不用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父母在“快乐教育”的过程中,不懂得给孩子立好规矩。
家长的经验是“约束和限制是压抑天性的”,于是努力让孩子感觉到高兴。
父母想让孩子“快乐地做自己”,尊重孩子意愿的出发点很好。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注定是要生活在自然规则和社会规范中,一味地纵容孩子,并不能使他更好地适应社会规则。
只有家长立好了规矩,孩子养成了遵守的习惯,长大后才不会和社会规则发生冲突。
误区二:
快乐教育不用培养孩子能力
有一些家长,从来不给孩子报兴趣班,觉得孩子自然发展就好。
孩子上了小学后,开始羡慕同学的一些才艺,主动要求学习,爸妈也很高兴地为孩子报班、买学习工具。
但不久爸妈就发现,孩子学了几次后就失去了兴趣,钱花出去不少,孩子却啥也没学会。
这种情况并不在少数,很多父母也觉得很冤枉,明明钱也花了、力也出了,孩子怎么就学不好呢?
这是因为父母在孩子需要发展能力的时候,错误地选择了不培养。
快乐教育并不是说放任孩子自己去发展。父母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探索世界的机会,为孩子合理地规划投资。
比如,你可以这样做:
1. 带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阔眼界,给孩子创造更多与同伴互动的机会;2. 花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成为孩子可以模仿学习的榜样;3. 通过咨询和实地考察来筛选一些满意的教育机构,补充自己能力和精力上的不足。
孩子能力的发展是需要父母主动投资的,但家长要掌握好尺度,对孩子的事情不能全权承包。
引导孩子的同时,家长们也要注意培养孩子自主选择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