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粘人、依赖
笛飞儿教育机构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课程的内容是让孩子到公园区找陌生的孩子一起玩游戏。
一开始孩子表现得很兴奋,非常期待。但是在出发的前一刻,发现他们不能带着家长去的时候,就变得迟疑:真的不能和妈妈/爸爸一起去吗?
像这种“原本要出门的兴奋一下子不见了,语气中透露着担心,好像没有了家长的陪同,自己连呼吸都有困难的情况”并不少见。
孩子的这些担心,也表示着平时只要孩子的一个眼神、一声“哎哟”,家长就会立刻扑过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安排好一切。
在公园里见过这样一个小女孩,看着别的小朋友在沙池里玩得很开心,虽然跃跃欲试,但还是抱紧父亲的脖子不愿意离开,只有当父亲也一起进到沙池,她才能真正地玩起来。
可能在父亲的眼里,女儿的依赖让他觉得很暖、很可爱,他的责任感也爆棚,愿意从此以后为女儿遮去一切风雨,但不懂得放手的父母,教不出自在成长的孩子。
父母们要学会把孩子的问题还给孩子,用我们的能力帮孩子解决他眼前的难题,就是帮孩子铺一条“死路”。
因此,有时候就算舍不得,也要告诉孩子他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接纳损失,如何自己站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丢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小至今天吃什么,大至家庭旅游的规划等等,都可以试着邀请孩子来思考。
多带孩子去探索各式各样的事物,让孩子有机会大量接受外部的刺激,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帮助孩子拥有更充实的解决问题的资料库,然后你就会发现,孩子遇到问题时能更加积极地面对。
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天性,但是也不难看出,他们有时也会“一哭二闹”地耍赖,试图用情绪去解决问题。
为人父母,在遇到孩子的情绪问题时,应该先弄清楚,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只有先从他的情绪中找到关键点,才能和他更好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