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本书作者龙应台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当然她有很多闪亮的身份:英文系博士、台北的文化局长、香港大学的客座教授,《南方人物周刊》评选的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可是面对1985年出生于台湾、八个月大移居德国的安德烈,龙应台只是一位母亲,一位想走进儿子的生活却找不到方法的母亲。
龙应台离开欧洲时,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政府的工作、有精力照顾家人时,安德烈已经是一个18岁的青年,一百八十四公分高,有驾照,可以进出酒吧,是高校学生了。
安德烈不再是那个让她亲亲抱抱的小男孩,成为了一个她不认识的人。作为母亲,龙应台不知道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乎什么?
像所有无话可说的母子一样,他们的日常对话是这样的:
“你好吗?”“好啊。”“学校如何?”“没问题。”
而且他们的情况比普通母子更糟,他们不仅是隔了30年岁月的两代人,还是隔着东西文化的两国人。况且龙应台与安德烈父亲的婚姻破碎了。
可是龙应台不认命,她想重新认识长大了的孩子,提出以通信的方式和他共写一个专栏,安德烈答应了。接下来母子二人用长达三年的时间相互通信,汇集成《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
一石激起千层浪,千万的读者觉得不可思议,感慨他们的沟通“平等得让人惊讶”,也有无数的读者拿这本书去给自己的爸妈看、给自己的子女看,并因此找到了两代之间沟通的钥匙和桥梁。
对于两位作者来说,他们收获得更多,母亲认识了十八岁的儿子,儿子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把这本罕见的、由亲子共著的书介绍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