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一天,每一个路口,行人和司机都在玩一种“谁比谁更狠”的游戏。
谁更狠,谁就能先行通过。稍一迟疑,对不起,你的“优先通行权”就被剥夺了。
就像上面说的,99%的情况下,司机都是那个输家。因为“车不敢撞人”,是人们心里约定俗成的共识。
很少有人去想,这个共识成立的前提,取决于开车的司机,是一个神志清醒、精神正常、注意力集中的驾驶员。
而在那剩下的1%里面,司机可能精神不正常,甚至是极端人格,正在伺机报复社会。
就像11月22日,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二小学的那群孩子,遇到的司机一样:一个无业游民,因为夫妻矛盾情绪消沉,于是决意轻生。
五个无辜的孩子,成为他厌世轻生的“陪葬”。五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再也不复言笑晏晏的天伦之乐。
又或许,这1%的司机里,有一个喝醉了酒却心存侥幸,仍要执意驾车的糊涂蛋。
就像今年6月,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的那4个孩子碰到的司机:酒后驾驶的他,撞倒了一辆电瓶车、一辆自行车,导致4个孩子当场身亡。
留下骑车的母亲在这孤独的世界。活着,于她而言,已是一场煎熬。
不说这些极端的个例,开过车的朋友,包括我自己,谁敢说没在开车时看过信息、打过电话,甚至只是一时发呆走了神?
谁也无法提前预知,下一次自己遇到的司机,就一定是个“正常人”。
所以,你每一次旁若无人地过马路,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赌所有人都是“正常人”;都是把自己的脑袋,拴到别人的裤腰带上。
人就活一辈子,命是自己的,为什么你要将自己交予他人,生杀予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