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减法后,千寻在兴趣班上的表现发生了很大变化。
她的保留项目做得比之前好多了,这得益于我们终于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单个项目上去努力提升。
比如创意美术,以前上完课就急着赶回家,现在每次上完课,我都会找老师沟通,了解课程进度和千寻在课堂上的表现,听听老师的看法。回家后,再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陪她做练习。
(我们一起设计的水母家族的繁衍故事)
每一次,我都会鼓励她讲出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再引导她设计一些小细节、小“机关”来表达错综复杂、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让她的创意思维、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
平时,只要有画展、设计展,我都尽量带她参与,给她提供浸泡式环境。
这些努力,最终都从孩子身上体现了出来。
积极性大不同了,以前学的项目多,但每一样都不出彩,甚至还因为练习不足而落后,孩子信心其实是受挫的,消极味很浓,有一种“随便学学”的感觉。
现在因为练习多了,与同伴比提高很快,信心回来了,学习热情也上去了。每周都是她催着我去上课,生怕错过。
最近,千寻的一幅画被选进ISTART儿童艺术节,欢喜得很。这兴趣班学了好几年,我还是头一次看她这么开心呢,可能是因为,终于有了点出彩的感觉吧。:)
看到这里,不知大家是不是对兴趣班的选择有了些新思路呢?
其实,从身边妈妈的吐槽来看,我的经历并不是个例。
有幼升小或进入小学后,学业压力倒逼兴趣班重新做选择的;也有兴趣班很多,孩子什么都学却什么都没学好的……
一开始“什么都试试”并没有问题,是一直“什么都试试”才出现了问题。
不断报班的同时,我们忘了孩子其实也很辛苦,很不容易。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顺利Get到新技能,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在被动接受父母一个又一个“为你好”的安排。
做加法,是给予孩子好的资源。做减法,又何尝又不是给予孩子的另一种帮助呢?一起聚焦、共同努力,学得不多,但很认真、很值得!
曾经在书里上看过的一段话,我很喜欢,也送给你们:
人生是一个不断推倒重建,充斥删减的过程。我们在每一次取舍中,去认清事物本质与自身所需。做减法,不是失去,而是得到。
说的真好
我也正在选兴趣班呢,男孩子,不知道报那个好,迷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