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块橡皮来看孩子是不是专心听课,我想这应该只是参考指标之一,但不是绝对的。毕竟上课分心,不玩橡皮还可以玩别的呀。
再看看笔头有没有咬坏,课本有没有涂鸦,铅笔盒有没有到处乱画,拿来一起参考,准确率才会更高。
可要是真发现孩子上课老是开小差能怎么办呢?除了让老师多关照一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恰好最近,我和一个教育学科班出身的好友,认认真真探讨了一下这个问题,感觉收获很大。
于是决定写成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看是不是能帮帮被孩子专注力不好困扰的老母亲们。
好友小云虽然没选择当老师,但她有时和我分析一些育儿问题,经常让我有种专业老师的既视感。
那天她跟我说,她儿子刚上一年级,老师就说她儿子专注力不太好,上课会走神,有一次竟然好端端地突然站起来了,老师叫了他一声,他才反应过来,赶紧脸红地坐下。
小云边说还边笑,这孩子咋这么可爱。
我调侃她,你果然不是一般家长啊,一般家长听见老师说孩子专注力不好,可得急死了。
小云回答我说,你懂的,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老师说得那么简单,我心里还是有数的。
她跟我说,其实人的注意力分刺激驱动注意和受控注意,刺激驱动注意主要指的是新鲜事物的不断刺激,像看电视、玩游戏这类;受控注意,是自己调控想要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有实验证明,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和注意力正常的孩子,在刺激驱动注意方面,水平相差不大,看电视玩游戏都很容易专注,主要差别就在受控注意。
孩子上课容易分心,其实就属于受控注意的范畴,它与大脑的抑制功能有关。
这个功能要求大脑排除不相关的干扰,自如地调控注意力,让人在合适的场合做合适的事情。
但是抑制功能,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前额叶持续发育,变得越来越强的。
大脑前额叶要二十几岁才能成熟,要求刚上小学的孩子上课从来不分心,几乎不可能。
真不愧是科班出身啊,短短几句话,和我看过的《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洋洋洒洒几十页内容,基本都是一致的。
我也是来来回回看过几遍以后,才对专注力有一点粗浅的认识,了解到以前我们对专注力有许多片面的认识,以为是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的时间越久,就是专注力好的表现,其他表现就是不好。
和小云的这番交流,让我的新理解得到了确认。
实际上,0-6岁的孩子,肯定是比6岁以上的孩子更容易分心,而六七岁的孩子,肯定是比十二三岁的孩子更容易分心。
这些都是大脑前额叶发育的必经过程,不能因为分心,轻易判定专注力好与坏。
当然,在同龄孩子里相比,抑制功能的发展,的确也存在个体差异,和先天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等等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