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种学习方式,在电影里还是遭到了学霸老师的质疑和嘲笑。
在我们这种从来没有被如此教授过的学生眼里,也许也会忍不住有点怀疑,这样教真的行吗?
应试教育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标准化考试的体制里,快速而激烈的竞争下,老师发挥的空间也的确不多。
小拍以前学校的小同学,如今见到小拍问的都是,你们现在学得难吗?
她回来跟我说,妈妈,如果我回去以前的学校,我觉得我都跟不上了呢,他们学得好难啊。
是啊,这种以启发兴趣为主,跨学科的教育方式,对老师的要求特别高,又似乎天然携带着原罪——效率不够高。
然而应试教育效率够高,却伤害了大部分孩子学习的兴趣。
作家郝景芳曾说:
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都是“只给钥匙,不给锁”的学习。 回想我们上学时,学一个科学知识,顺序一般是:讲述一个概念,给出定义公式,熟悉应用场景,反复练习使用,记住。 例如学习压强。概念是“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单位是“牛/平米”,公式是P=F/S,应用场景是计算大气压汞柱高度,反复做题,考试。 学生内心os:这都是些什么…… 这样的学习几乎不会引起兴趣。因为其中没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好奇,没有好奇就没有兴趣。 兴趣是从哪儿来的呢?不外乎是有个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那问题从何而来,当然是从日常的生活来。
记得小拍在搭凉亭时,被老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回家观察房屋的结构,和量一量客厅的面积是多大。
小拍回到家用尺子一比划,发现根本不够长。
问题就这样来了,要如何测量一个客厅的面积呢?
有些高水平的父母,可能一下子就能想出来。我这个有点笨的妈妈,当然只能提供资料帮助。
拿出我和小拍经常看的《汉声数学》,把空间测量的几本书一起读读,这才发现,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量一量客厅的地板砖尺寸,再数数有多少块地板砖,就能算出面积了嘛。
后来我发现,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个面积公式,还让孩子理解测量面积不用拘泥尺子,重点是根据不同形状的区域,找到适合的计量单位。
兴趣成了她不断拓宽知识界面的灯塔,陪伴她在浩瀚的海洋里闲庭漫步。
很认同小拍老师的教育理念,它是一种为生活而准备的教育。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父母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人,呵护他们内心学习热情的小火种,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也许是一次游泳,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也许是一次画画,感受到角的概念;
也许是一次游戏,感受到力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