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阅读的好处,如果要写的话,肯定能写好几万字。
总的来说,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最低门槛,是所有教育中最低的投资。
而且它的回报非常高。
发达国家过去在亲子阅读上做过什么呢?
我们看欧美的家庭动画片,经常会发现妈妈在被窝里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场景。
可是我们中国的家庭剧,鲜有这样的场景,往往是在给孩子找学区房,在比较孩子的成绩。
比如,芬兰家长再忙,每天都要保证有几分钟跟孩子一起阅读。
总是在国际学生能力评比中蝉联冠军的芬兰孩子,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名列第一,自然科学、数理能力也同样名列第一。
这离不开芬兰的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会在家读故事、念报、讲童话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家庭教育里种下喜欢阅读的种子。
而且阅读已经成为了芬兰家庭的休闲方式之一。
想想看,整个国家的家庭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积累下来将会产生多大的效力?
而乐于见到成效的中国父母,总是抱怨阅读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太大的改变,于是就放弃了,反而热衷于直接提高孩子分数的培训机构。
但是,阅读虽然无法让你马上见到成效。
可喜爱阅读的孩子,一般到了高年级以后成绩会突飞猛进,因为他已经具备了超越同龄人的理解能力、专注力、思辨能力,知识面也广。
当然,放开学习能力这些目标,阅读的最大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有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也能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
这可是能受用一辈子的财富。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亲子共读?
千万别等到孩子能认字的时候才开始阅读。
因为孩子的阅读不是靠识字逐句来阅读的。
他们在几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听,可以摸,可以识别颜色。
那个时候起,阅读就开始了。
叮叮当当的声音书、摸起来会发出窸窸窣窣声的布书,还有彩色的纸板书,都是他们的菜。
而到了两三岁,他们会读图,孩子对图象的解读能力会随着阅读力的提升而不断提升。
如果坚持下去,我发现到了五岁的时候,很多书本,孩子只要一看图,就能理解故事中七八分意思。
所以,识字并不是你不给孩子亲子阅读的借口。
何况,在7岁以前,还有父母这个阅读导师。
特别是在阅读初期,如果没有父母引导孩子去接触书本,激发兴趣的话,孩子怎么会自发地去喜欢阅读呢?
其实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
而这个人就是父母!
亲子阅读的时间,越早越好。
越早孩子越能接受,拥有的品类也越多,阅读的世界越大。
每天什么时候时候阅读更好?
我们现在的孩子,放学后再干什么?
有很多孩子是直接进了托管,然后等着爸妈来接。
在托管中心就是做作业,跟小伙伴玩一会。
还有的孩子,是去了培训中心上课。
排得满满的,比父母还要累。
真正能让孩子阅读的时间并不多,我想也只有睡前或者周末了。
建议父母可以找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
如果怕影响孩子的睡眠。
可以在阅读前跟孩子商量好阅读的时间。
比如以前小小鱼没有读幼儿园,每天我能给他讲一两本书。
可以持续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
可如今为了保证早睡,一本书都要拆成好几天来讲。
每天就是讲6页或者8页,大概5-10分钟的样子。
孩子也能理解,关键是你能坚持每天给他讲。
什么时候孩子能独立阅读?
首先,父母要知道,亲子阅读是孩子走向独立阅读的关键一步。
所以,不要想着跳过这个阶段,直接让孩子去自己读。
每次都有妈妈找我买拼音书。
我问为何?
她们说给孩子讲太累了,也没时间,有拼音孩子就会自己读。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父母想着把孩子的阅读交给拼音。
当孩子有了阅读的底子,也有充分的兴趣,对拼音掌握也好。
再加上优质的拼音读物,这样做也是很好的。
但如果孩子并没有拥有前面三个条件,你给他一本拼音书,刚开始可能会读。
当难度增大时,他们会想着放弃。
甚至当着你的面假装阅读,而你一走就玩其他的,或者神游。
完全是为了取悦你,或者只是害怕你责备而已。
而父母如果能参与其中,用心地跟孩子选择读物,再一起读。
讨论其中话题,有一个良好的亲子交流。
就能保证孩子的兴趣能一直维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