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个三岁的孩子,拿了自己的脏袜子,走进洗手间用肥皂搓洗。虽然小手一点都不协调,但是很认真的样子还是打动了妈妈。
妈妈就很开心的说:“你真棒,都会自己洗袜子了,一会妈妈奖励你最喜欢的糖果吃!”
可是没多久,孩子“咚咚咚”从洗手间走出来,蹲到了墙角。
妈妈一看,愣得嘴巴合不上:因为孩子拿着袜子正在墙角抹灰尘,他用力地摁擦。
把袜子涂抹得就像从泥坑里捞出来一样,接着又开始放在脸盆中搓洗。
妈妈困惑地问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刚才不是洗干净了?”
小男孩萌哒哒回答:“被妈妈表扬很开心,我能洗得比刚才更干净……”
看完这个故事,有一种忍俊不禁的感觉,但又不得不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孩子的行为有错吗?没有错!他只不过展现了人类最原始的需求——渴望被赞赏。
正如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的:“人性深处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正是这份渴望的满足,让孩子体会到了快乐。
可是孩子为了再次得到妈妈表扬,不惜把袜子搞得特别脏。
以至于洗都洗不干净,最后只能丢掉,这种行为却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正是父母不当的表扬方式,让孩子出现了行为的偏差,甚至会变得脆弱和敏感。
所以就像凯叔说的:“喜欢随口的赞美孩子的父母,跟喜欢随口打击孩子的父母,本质上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