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冲动、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缺乏耐性、作业拖拉……
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几乎所有人(包括你所看到的大多数文章)都在告诉你,这是家庭教育不良的结果,是父母对孩子缺乏管教与惩罚导致的。并且,通过制定严格的规则并严厉督促孩子执行,是可以解决的。
于是,你一方面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懊悔,为自己的“不作为”,另一方面,开始通过“严厉管教”试图改变孩子的行为,把他拉回“正轨”。
结果,你与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孩子的状况却并没有得到你期望的改变。你焦虑、受挫、情绪崩溃、对孩子大吼大叫。而孩子呢,要么和你对着干,要么沉默寡言。
甚至因此引发大规模的家庭战争,妈妈责怪奶奶溺爱孩子,痛斥爸爸不管孩子。或者,爸爸严厉惩罚孩子,怪罪妈妈过于溺爱……
结果就是,家庭氛围剑拨弩张,孩子还是那个“问题一箩筐”的孩子。
以前,孩子出现问题,都是孩子的错。
现在,孩子出现问题,都是家长的错。
其实,无论把责任归咎与谁,除了引发家庭亲人间互相指责与仇视外,对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人的成长是通过犯错与反思获得的,而不是通过他人的批评与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