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父母的肯定与鼓励,是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和力量,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但那些信奉“打击式教育”的父母,会把孩子的快乐视为最大的敌人,在他们心里有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他们的快乐,也吞噬孩子的快乐。
对孩子一贯打压,让孩子陷入不自信、自卑的漩涡里,自我的价值永远都在他人的评价里,即使在成人之后,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找到自己。
娱乐圈里的才女徐静蕾,既会演戏,又会拍电影,还能写书,写的一手好字,甚至创作了“方正静蕾简体”,是他人眼中妥妥的人生赢家。
曾有人问她:你这么优秀,小时候父亲会夸你吗?
徐静蕾毫不犹豫地回答“从来没有”。
父亲的苛刻与严厉,让她内心里的自卑情节根深蒂固,总觉得“你不行,你差远了。”
即使拍完《将爱情进行到底》,她红遍全国后,但她依然没有成就感,因为找不到自己,一直到她执起导筒,做了导演后,才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自信。
徐父的打击教育,正如《少年说》首播中的袁璟颐的妈妈,都是实行打压、教训、否定:不打击你,你可能就有点飘……
很多父母不敢轻易肯定和夸奖孩子,仅仅是因为“骄傲使人退步”。
但孩子在父母经年累月的打击、声声句句的差评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失去自信,甚至抑郁成疾,酿成悲剧。
前段时间网上曾流传一则新闻:博士女儿因为母亲的一句话选择跳楼自杀。
妈妈是一名艺术家,去美国看望正在常春藤读博士的女儿时,因一些矛盾与女儿发生了争执。
面对母亲不满的情绪,女儿问:“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妈妈回了一句:“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妈妈话音未落,女儿就跳下了阳台,年轻的生命就此画上句号!
有时候,我们否定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当下,而是否定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