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三亚度假回来,来不及分享亲子游攻略,所以今天就把之前特别有意思的读书笔记整理下。
我在看澳大利亚故事奶奶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一书时,对开篇引用的一个故事印象非常深刻。
一位妈妈把颇有几分神童禀赋的9岁儿子,带到爱因斯坦面前,问怎样才能让孩子把数学学得更好。
没想到爱因斯坦说:‘给他讲故事’。
这位妈妈坚持问关于数学的问题,但爱因斯坦说:“如果想让他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
爱因斯坦关于故事和想象力的看法,刷新了苏珊•佩罗的认知,让她开始把故事、想象力、教育联系起来。
然后,在她几十年的教育生涯里,一直致力研究儿童疗愈故事的创作,出版了一系列和故事有关的书。比如《故事知道怎么办》系列和绘本《故事从来有魔法》。
我从小喜欢听故事、看故事长大,一直觉得故事的意义在于 “有趣”。
但在看完苏珊•佩罗的这些书后,我才发现,原来有些故事还特别“有用”。
今天就跟你们分享下,有关故事的“有用”之处,和怎么来随口讲故事。
1、故事用无穷尽的方式,帮助我们引领孩子成长。
当孩子有打人、撒谎、偷窃等行为问题时,如果我们直接和他说:“你打人了,其他小朋友不喜欢你了,所以你要怎样怎样……”
这样的说教对孩子来说,效果往往一般。
但我们给孩子讲个故事呢?说不定神奇的改变就发生了。
就像《张牙舞爪的螃蟹》:
一个螃蟹老是抓人,大家都不喜欢它,有人提议剪掉它的钳子;有人提议用胶水把它的钳子粘起来……后来,乌龟提议用海草做一个手套送它,它就不会抓到人了。
螃蟹开心地接受了这个“礼物”,后来手套坏了,它也已经学会不抓人了。
类似的故事温暖如水,让孩子通过想象力的隐喻性,从而产生想要改变自身行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