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地富养孩子,在生活中,我们不妨这样做:
1、引导孩子学会共情,关爱他人
共情是指我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感受他人情感的一种能力。
善于共情的人,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心中会充满温柔关爱,并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天生就有认知别人情感,顾及别人情绪的能力。
不到一岁的婴儿,听到小朋友哭,就会陪他哭泣;再大一点,孩子看到别人哭,就想去安慰。
孩子有帮助别人的本能,所以,家长需要及时引导,主动示范。
我们可以教孩子照顾长辈,给别人让座,陪我们去捐款、献血、做义工、探望病人,让TA慢慢学会共情,摆脱自我中心,做出利他行为。
能共情的小朋友,不但会让家长觉得超暖,而且在人际交往中,也会被喜欢,被接纳,不易出现社会适应困难。
2、运用“猴子管理法则”
在管理学界,有个著名的“猴子管理法则”。
说的是很多下属逃避责任,把应由自己完成的事,丢给上司来决策、承担。
如果把责任比喻为猴子的话,那么这就像是下属肩膀上的猴子,都跳到了上司身上,这样下属乐得清闲,不思进取,而上司扛着许多猴子,累死累活,积重难返。
所以,该法则建议,教会下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下属就会勇于承担责任,独立解决麻烦,变得更加成熟,而且当下属明白了做事的艰辛,就不会把上司的关怀和付出,看成理所当然。
在家庭里,父母就像上司,而孩子就像被管理的下属。
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学着照顾自己,千万不能越俎代庖,让孩子以逸待劳。
俗话说得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事非经过不知难。
如果孩子不知道,父母天天处理琐事,是多么麻烦,TA就不会感恩;如果孩子不懂独立,想让TA人格成熟,反哺父母,也就会很难。
美国育儿专家简·尼尔森曾经列出,不同年龄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
比如:
3岁的孩子,可以洗手,脱鞋,收拾玩具,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
4岁时,可以穿衣服,整理床单,摆放书刊,布置餐桌;
5岁时,可以梳头洗头,收衣服叠衣服,切面包涂果酱,擦皮鞋擦玻璃,去商店买东西。
试试看,让孩子做事,对孩子放手,就像领导对下属放权。你会变得轻松,而你的孩子,会变得体贴、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