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先后顺序?傻傻分不清
二年级小男孩奇奇是这样写作业的:
写两分钟作业,拿起橡皮玩了五分钟;妈妈提醒后,放下橡皮写了三行字,出去上了个厕所;又写了五分钟,捧起盘子开始吃水果,顺便到客厅看看金鱼,十分钟过去了;好不容易写完语文作业,拿出数学草稿本,却画起了植物大战僵尸……
半小时的作业量两小时才完成。
许多妈妈面对这样的场景会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感叹陪娃写作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
像奇奇这样的孩子做事毫无条理,没有时间顺序感,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事情都处于混乱状态,效率自然不高。
怎么办呢?让孩子记录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是建立时间次序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第二招。
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并不复杂,每天做的事情比较固定。
通过记录和观察,他们能够发现同一时段中事情的规律性,并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执行新一天的程序,从而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顺序感,高效地完成任务。
这是奇奇自己记录的一天:
如果孩子不喜欢或者不会写字,画图记录是个好选择,事项也不需要记录得这么详细,简单地区分开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几个时间段即可。
两岁或者两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更加简单有规律,更适合图片清单的方式。清单上只需要罗列他们早起或睡前时段几个必要程序,每完成一件,就让孩子把清单中对应的图片勾掉。
晨起清单:穿衣 刷牙 洗脸 吃饭
这样的方式充满趣味,除了能让孩子感受到一天中时间变化与自己生活事件的联系,还能让孩子从小适应规律的作息。
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还可以借助日常记录来制定自己的每日或者每周计划,主动进行时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