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之后,弟弟接了父亲的班,当了农技站的工人。二婶嫁给了我们村一个出身不错、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小伙子,也就是二叔。姐姐大学毕业留了校当了老师。
二十年之后,二婶的儿子考上了本地的大专。姐姐的儿子考上了全国排名靠前的重点大学。
两个表兄弟之前每年都会见几次,每次回来,儿子总会闷闷不乐几天,有一次还问二婶:“你当年为啥不考大学?”
儿子毕业后,去了省城,他说一定要闯出个样子来。后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付了首付在省城安了家,结婚生子,而二叔又病倒了。
那天晚上,在医院的走廊里,二婶看见儿子坐在医院的凳子上,一个人抱着头默默流泪。
二婶和二叔老了,没有任何能力承担生病和养老,孩子还小,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顾,儿子和儿媳拼尽全力,还是压力山大。
姐姐呢,和姐夫以大学教授的身份退了休,每年或者做学术,或者世界各地的到处走走。
姐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出国留了学,回来后,进了一家大公司,已经年薪几十万,找了个媳妇也是门当户对。
两家的父母,自己的退休金足以支持自己的养老和医疗,还有余钱支持小两口的生活。
渐渐的,二婶的儿子不愿意再跟表弟联系,他觉得,他们之间已经差了好几个鸿沟。
每每想起这件事,二婶就后悔的要命,她经常说,如果当年咬咬牙,吃两年苦,现在孩子也不会跟着受这样的苦。
很多时候,我们都怕吃苦,在吃苦和岁月静好之间选择后者,到最后,可能不仅仅是后悔,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因为,我们也是孩子的起跑线和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