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地铁上,我旁听了一节历史课。
一位妈妈为了给孩子讲马虎的危害性,居然讲到了1930年代冯玉祥、阎锡山和蒋介石的中原大战。。
那场战争,因为参谋的马虎,在调令中“沁”字多加了一撇,把“沁阳“写成了”泌阳“,导致冯玉祥把军队调集到了错误的地点,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
一字之差,中国的历史可能由此改写了……
我在旁边听着,深深折服于这位妈妈的渊博知识,为了孩子对马虎有深刻的认识,引经据典,煞费苦心,真是不容易。
不过,看到孩子垂头丧气又无可奈何的样子,我又对妈妈的良苦用心有多大效果产生了怀疑……
说起马虎,妈妈们真是又咬牙切齿,又束手无策。
有一句话,可能每个妈妈都说过——我家孩子挺聪明的,题目都会做,就是马虎。如果改掉了马虎的毛病,成绩肯定能上去。
可是,怎么改呢?
一般来说,妈妈们的做法如下:
- 苦口婆心、引经据典讲道理,一遍遍地耳提面命“认真,认真,再认真”。
- 信奉“熟能生巧”。马虎就是因为掌握得不牢靠,那就找来各种题,多做题,反复做。
有用吗?
除了让孩子烦躁不已、更加不爱学习,好像没什么用。
妈妈们愁死了。
想解决马虎问题,先要看到马虎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与其说马虎是一种毛病,不如说,它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 大脑发育的生理特点
- 学习能力的问题
- 学习习惯的问题
看清了马虎的来源,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解决问题了。
田田妈妈是我的好朋友,她用了两年时间解决了孩子马虎的问题,孩子的数学成绩也从倒数几名变成了前几名。
她运用的方法,就是在有意无意中解决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所以效果明显。
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