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一定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当我们感觉糟糕的时候,孩子的感觉也不会好。反之亦然。
即,在与孩子的冲突中,要么双赢,要么双输。我想,不会有哪位爸爸暗自高兴:看,我把那个小子打哭了。
也不会有哪位妈妈兴高采烈:看,我终于冲女儿发了一通脾气。
在对孩子发脾气的一瞬间,确实有点爽爆了的感觉:我终于不用忍了。把我气成这样,都是你的错。
此时,假如身边再有一个助力者:你看看你,把你爸(妈)气成什么样子了?以后要听话知不知道?
那简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正确无比的事:教育孩子,替天行道。
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
每一个善于反思的父母,事后回忆起自己双手叉腰,面目狰狞的形象时,品味到的不可能是胜利的喜悦,只会是悔恨与自责。
这种感觉很糟糕。
于是我们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对孩子这样了!我冲他发脾气,显然是因为我情绪控制不佳,却把责任强加于孩子头上,我还配为人父母吗?
当下次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试图激怒我们——放心,越是你不愿接纳的孩子的行为,越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除非你不是从小时候长大的——我们会努力忍着,就像一个潜水者屏住呼吸一样,直到我们喘不过气来。愤怒终于占了上风。
我们又一次成功地攻击了那个我们为了其幸福愿意献出所有,包括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