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即,我们要带着孩子去扫墓祭祀先祖,那么对幼童的生死之问,你准备好了吗?
家长被孩子问及什么是死亡的时候,应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避而不谈型: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
欣欣妈妈的母亲在她大一那年车祸去世了。她孩子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孩子跑回家问:妈妈,我的外婆去哪里了?人家小朋友都有外婆,为什么我没有?
欣欣妈妈解释:“外婆去世了,你再也见不到了”。对孩子的继续追问:“什么是去世,为什么见不到,那爷爷奶奶会不会死”等等,欣欣妈妈觉得讲不清楚,便开始用玩具与零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以后欣欣几次对死亡的追问,欣欣妈妈也是如此处理。在她认为,孩子这么小,讲了也不懂,等孩子慢慢长大,自然就懂了。
2、恼怒抗拒型:避“死”如蛇蝎,忌讳谈死亡
明明奶奶对死很是忌讳,所以当明明在幼儿园班养的兔子死了后,回家害怕的询问爸爸妈妈会不会死的时候,奶奶恼怒异常,“呸呸呸”之后,直接进行了喝骂:“你这熊孩子,瞎胡咧什么呢?以后可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啊,不然奶奶可就要打你了……”
明明自然不敢再问,情绪低落了好久,还时不时从梦中哭醒,大叫爸爸妈妈。父母问其是不是做噩梦也是只摇头痛哭,不发一言。
3、直白粗暴型:直截了当、简单明了
妈妈面对四岁淘淘对已去世的外公的类似追问,作出最为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回答:
外公去世了,就是死掉了。你再也见不到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一样会死,你也会死,大家都一样的。
后来淘淘妈妈很后悔这样的处理,她说淘淘在听完之后,对死亡就很恐惧。
淘淘曾经一度不肯睡觉,说担心睡着后自己会突然死去。还会动不动抱着妈妈伤心流泪,担心妈妈会突然死去,离开自己。
淘淘妈妈说,自己是网上看到说美国专家说的,面对孩子对死亡的提问,家长要作出最为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回答,尽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
淘淘妈疑惑:我就是按专家说的做啊,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4、委婉间接型:用天堂对死亡做解释
与淘淘妈妈相反,悦悦妈却是利用宗教上的天堂来跟孩子解释死亡。悦悦妈在孩子出现奶奶重病怕奶奶死亡离开自己时,对孩子说:“宝贝,哪怕奶奶最后没医好,去世了,奶奶也是去了天堂,她在天上会继续看着宝贝,陪着宝贝的。”
虽然悦悦接受了妈妈这个说辞,但是悦悦妈并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
5、形象比喻型:生命像大树,连绵不绝
在网上看到一个例子:刘先生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告诉10岁的孩子爷爷的死讯。
“我们告诉他,生命就像一棵大树,是连绵不绝的,春天会发出新芽,到了秋天,树叶就会掉落下来,落到泥土里,成为大树的养料,爷爷就像是秋天的树叶,而你正是春天的新芽,在你的血液里,永远都有爷爷留下的‘养料’,所以不要太难过,爷爷的生命其实还在你的身上延续着,就像你的心里,永远会给爷爷留下一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