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侄儿又被姥姥批斗了。原因是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小家伙就立马躲到房间里看童话书。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PDF下载[高清扫描版34.6M]
姥姥好不容易把侄儿拉出了房间,可一走到客人面前侄儿脸就涨得通红,死活也不愿意叫 “ 叔叔阿姨好 ” 。
前脚送走了客人,后脚就开始教训侄儿 “ 斌斌,你不要太内向害羞了,见到叔叔阿姨要主动打招呼。”
侄儿很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一直不说话。
姥姥很是担忧,她觉得斌斌哪都好,就是太内向了,以后出社会恐怕是要吃大亏。她一直希望可以让侄儿更加外向一些,健谈一些,像其他小孩子一样,可以落落大方侃侃而谈。
可是,内向的孩子长大后真的会吃亏吗?
未必。
到底什么是内向
在我认识的许多人里,是这么看待 “ 内向 ” 和“外向 ” 的:
外向的人果敢、健康、擅长社交、有同理心、勇于争取,他们理应更能干、更容易讨人喜欢;内向的人笨拙、愚钝、而又自卑,在社交活动常常退缩、性格古怪,他们是不健康的,也没有竞争力的。
一句话概括就是:外向的就是好的,而内向的就是不好的。
可是心理学界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在很多很多年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第一次在自己的著作《 心理类型学 》中创造出 “ 内向 ” 和 “ 外向 ” 这一对术词。
作为一个典型的内向者,荣格在自己的论述中是这样描述的,人格的差异主要是来源于心理能量的获取来源不同:
外向者的能量来源于人际社交;而内向者的能量来源于独处,而频繁的人际交往对他们来说其实是一种心理耗损。
除了荣格,也有许多心理学家讲述过内向和外向。在他们的论述中,内向和外向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内向的人更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关注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情绪,而外向的人会更看重外面的世界,在那些新鲜的人和事物中工作和学习会让他们感觉幸福和愉悦;
内向的人可以在安静中恢复精力,而外向的人更喜欢通过参与party、和一群人闲聊来恢复精力;
内向的人喜欢钻研事物的深度,他们会更有专注力,外向的人更喜欢探索生活的广度,他们更活泼热情。
内向和外向的区别,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