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观念跟教育心理学里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实是一样的,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呢?就是那些孩子跳跳脚就能够到的学习内容。
这样的学习内容一是具有挑战性,需要孩子跳跳脚,二是难度适中,孩子通过努力一定可以够到,这样的话,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孩子保持自信。
这样的学习能完全交给早教机构,交给老师吗?
显然不能。
因为早教机构和学校的教学大纲是按照学生的平均发展来设置进度的,所以不可避免会出现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脱节的现象,这样的学习效果当然也是大打折扣。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父母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父母才有机会跟孩子朝夕相处,才能根据自己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抓住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及时进行因材施教,或者为孩子搭建进阶学习的“脚手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在回忆父亲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家有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读里边的章节。
有一次读到恐龙,书里说,“恐龙的身高有25英尺,头有6英尺宽。”
随后父亲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吗?如果恐龙站在院子里,那么它的脑袋可以伸到两层楼的窗户那里。可你别担心它的脑袋会伸进窗户,这是因为,它的脑袋比窗户还大呢!”
我按照父亲的话想象着,呀,居然有这么这么大的动物!而且这个庞然大物,竟然由于一些无人知晓的原因灭绝了。想到这,我感到兴奋极了,新奇极了。
如果仅仅是给孩子读百科全书里的那些数字,相信没有几个孩子能记住,更不用说激发孩子的兴趣了,而费曼的父亲非常了解孩子当前所处的认知层次,将抽象地数字用具体、形象的事物“翻译”出来,立即便让小费曼兴奋起来,以至于他成年之后依然记忆犹新,也正是平时经常受到父亲类似的言传身教,费曼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