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我这样和孩子谈死亡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死亡只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步,而我们给它赋予了不可言说的恐怖色彩。

有时候,孩子在讲述死亡的时候,很可能是在考虑一件比死亡更重要的事情,更让她恐惧的事情。

我们成年人常常有类似这样的回答:

“别看,小孩子不要管那么多”;

“他睡着了”;

“他要去很远的地方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还会醒来吗?他要去哪里呢?他是不是不理我了?成年人的搪塞回避,或不切实际的胡乱作答,只会加深孩子的不解及恐惧。

特别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父母(养育者)便是孩子的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死’了,怎么办?无法想象。

所以,当孩子在谈论死亡的时候,孩子谈论的很可能是,他们需要的爱还在不在。

 

家里的亲人去世,孩子会问;养的宠物猫狗死了,孩子也会问;甚至清明假期,祭拜祖先、参加葬礼,孩子都会问。

发生了什么事情?爷爷要去哪里了?我的小鸭子怎么不会走了?爸爸,如果我(你)死了,怎么办?

作为父母,当孩子和你谈及生与死的话题的时候,你的态度比你谈话的内容更重要。

如果自己本身都很忌讳,很恐惧去谈及这个话题,那么无论我们怎么样去回应或引导孩子,孩子都会感受到成年人传递过来的焦虑与恐惧。

而成年人从容坦然的态度,可以让孩子无法承受的情感体验得到抱持,多次反复之后,孩子便可以在成年人身上学会,面对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的孩子经常问我关于死亡的问题:我们什么时候死去?会怎么样死去?…

每次我都告诉她:

“会的,我们都会死去,都会有死去的那一天。不过,我也不知道会具体在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会怎么样死去。但我知道,无论我是活着还是死去,我们都爱你。”

女儿常常会和我玩这个问答游戏,每次我这么回答她之后,她会用我告诉她的话来回应我:“没关系,如果你死了,我就让你在我心里活出来。”

绘本《跳舞》也描绘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从小喜欢跳舞的女孩,在从小到大的舞台上,爸爸都在背后、台下,默默地、微笑地注视着她,开心为她鼓掌。

女儿渐渐长大,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父亲的脸上泪光闪闪,但依然充满了笑容。

1 2 3 4
赞(2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我这样和孩子谈死亡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