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一轮“推行减负,素质教育”,引发了我身边家长的热议。
我很明显感到身边的家长群,分化为两个阵营。
对大多数普通双职工家庭,它提出了现实的难题:三点放学的孩子,交给谁管?没有保姆。
如果再没有老人能帮忙,这甚至意味着,有一人要选择全职在家带娃,与此同时,经济压力的大锤直接砸在另一个人身上。
更多妈妈们在群里忧心忡忡:“现在市面上,一个兴趣班动辄好几万,抵得上半年工资。但眼瞅着别人家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你好意思让孩子放学在家睡大觉?”
另一部分,手持优渥资源(财富、时间等等)的中产以上家长们毫无感受,因为她们本来也不过分依赖公共教育资源,现在也好,孩子无需请假,保姆和司机,就可以带着去上各类兴趣班。
甚至,这其中有的妈妈,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国际学校,大环境的教育变动与她们无关,她们的孩子,本来就专注在上半天文化课,半天学习马术、冰球、钢琴的世界。
帮大家明确一个重要概念:“减负”不等于“素质教育”。
一篇叫做《美国阶层固化有多严重》的报告里,这样描述美国的“素质教育”。
- 公立学校一点半放学,黑人学生们拉帮结派在大街上混;而私立学校的孩子去上各种培训班。
- 一些精英学校,大量要求父母参与教学:社区服务、模拟竞选、政治话题讨论。
(美国麻州的格里诺贵族学校,孩子们热衷的游戏是力学竞赛。)
不谈素质,单纯减负的后果是什么?“心灵不种满花朵,就会种满野草”。
缺乏管束和引导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