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小美带着2岁的女儿倩倩去同学家做客,同学家也有一个跟倩倩差不多大的男孩叫亮亮,一整天里,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晚上回到家,小美整理倩倩的书包时,发现里面竟然多了一本儿童画册,在小美的记忆里,她和先生并没有为女儿买过这本书,她问倩倩:画册是从哪儿来的?
倩倩一边玩着洋娃娃,一边用很轻松的口气说:“书是亮亮的”!
“哦,是亮亮送你的吗?”
“不是,当时我很想看这本书,亮亮哥哥不给看,后来,我就把它装进书包了,拿回家看!”倩倩的回答很诚实。
在一旁的爸爸当时就火了:“倩倩,没经过亮亮的允许,你就把他的东西拿回家,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这是——”
爸爸的“偷”字还未说出口,就被小美使个眼色及时制止了。
其实,当时小美也很生气,但她努力克制住火气,温柔地对倩倩说:“既然亮亮哥哥不给你看,说明这本书一定是他最珍爱的东西,现在,你把它带回家了,亮亮哥哥找不到书,一定很着急很伤心,所以,明天一大早,我们一起去把书还给他好不好?然后,妈妈再带你去书店买你喜欢的书!”
接下来,小美又给女儿讲了一番“属于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能随便拿”的道理。
面对女儿拿回别人的东西,小美如此温和冷静的处理方式是比较恰当的,尤其值得点赞的是:小美并没有因为女儿的不当行为,轻易地就给她扣上“偷”的印记。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尚小,心理发展水平还具有局限性,他们大多分不清“偷“和“拿”的区别,而误以为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就可以“拿走”,这和抢他人玩具的行为是一样的,是幼儿的“自我中心”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