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过程,是自我定义的过程,也是慢慢建立精神边界的过程。
他们的边界往往对一切教育开放,如果没有得到持续的肯定,容易接受父母的判断,放弃自我。
父母经常随意对孩子下定论,会使孩子失去自我。(Patricia Evans ,2003)
我认识一个出生在高知家庭的男孩,名字叫Q.从小被妈妈安排着所有业余时间,琴棋书画学了个遍,但没有特别的爱好,无一精通。
父母对他给予了深深的期望,他从小到大都在名校接受精英式的教育。Q毕业后就职于国有银行,但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离职了。
父母询问原因时,他坚定地说,不喜欢这份工作。他要转去原毕业的学校做校务工作。
过去了半年,我再次碰到他,询问工作状态。他说,收入其实不如原来,目前已经开始读经济学方向(在职)研究生。
我有些疑惑,既然从金融机构出来,转去做校务了,为什么又开始读经济学类专业。我又问,你喜欢经济学?他低头,说,以后找工作用。
从他的表现,可以想象到这半年来,父母言语上的“控制“,让他从原来离职的坚定又变成现在的不知所措。
爸爸认为,对于男人来说经济来源重要,他接纳了这个观点;妈妈认为,应该在学业上有所追求,他也接纳了这个观点。但他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却好像不是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