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孩子4岁,原本是有房子的,但不是学区房。
为了能让孩子上好的学区,结果把房子卖了,凑了全部的积蓄,换了一个又破又小的老学区房。带着老人,一家四口挤在50多平米的空间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但她却说:
为了孩子的未来,就是得有所牺牲的。
前阵子再看到她的时候,竟是憔悴了许多。
问起来,孩子现在转到了一家知名的私立国际双语幼儿园,平时还报了绘画、英语培训班。想到孩子未来的教育,夫妻俩除了工作外,又找了份兼职。
我劝她别这么拼,但她很倔强: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有钱的。孩子的教育就是用钱砸出来的,这钱必须得挣出来。
看着她的样子,我不知道是该心疼,还是该无奈。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着远超家庭承受能力的钱?
明明已经快要承受不住,可还嫌自己付出的不够。以爱之名,为爱牺牲,听起来是何其悲壮的父爱母爱?
说到底,都是为人父母之后,我们背负了太沉重的焦虑。
而一味地进行超出能力的付出和无原则牺牲,正是缺乏了「边界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