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参加了苏宝幼儿园同学的生日趴,忽然意识到,苏宝下个月也要满3岁了。好像昨天还是我怀里眼睛都睁不开的一小只啊,现在已经是会游泳会攀岩的女汉纸一枚了。
生日趴上请来一支小型乐队演出,卡通造型的乐队一出场,孩子们就呼啦啦围上去坐了一圈,包括苏宝。
我身边一个妈妈带着应该是十几个月大的小女孩,女孩显然有些腼腆。唱完一曲,乐手开始和孩子们互动了,让孩子们挨个报自己的名字,小女孩无所适从,吓得一个劲往妈妈怀里钻。她的妈妈不停的催促她,快快,做游戏了,快到前面去啊。
看到那个孩子,我有些心疼,因为我想起了两年前的苏宝。她也曾经是那么慢热的一个孩子,也曾经无数次的“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像小考拉一样挂在我身上。
虽然我没有像那个妈妈一样,刻意把苏宝往人堆里“推”,但是看着别的同龄孩子都跟着老师活蹦乱跳,要说不焦虑,是不可能的。
于是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有意无意的和苏宝说:这个游戏很好玩的,你看那些小朋友都去参加了,你也可以的。但其实这种口头鼓励,基本没什么用。
话说我自己也是个内向的人,遇到人多的场合,刚开始也有些局促的。或许当时的苏宝心里在想:妈妈,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现在的心情呢?
如果养娃可以重来,我会:让孩子在舒适区里多呆一会。
后来逐渐我试着放开手,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让苏宝用自己的节奏去适应。有时一整节的早教课,苏宝都挂在我身上没下来过,我就陪她坐在最后一排,给她很多时间观察老师和其他孩子的互动,绝不催促苏宝去“合群”。
很神奇的是,当我停止焦虑后,苏宝也慢慢从她的小壳里爬了出来,好奇的看看”外面的世界“又跑回我身边,或许只是一分钟的参与,我也会认真鼓励她。
而两年过去,现在的苏宝根本变了个人,会沟通会分享,听故事、上早教都爱坐老师身边,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偶尔她情绪不佳的时候会不愿意参与,我告诉她,妈妈没一点意见。
很多事情当时看很模糊,回头看却是清晰的。三年过去,我悟出一个道理:人生头三年这个世界对孩子是完全陌生的,她需要不断回到舒适区休息。父母忍住嘴、不出手干预,需要很多修行。
一些育儿文章可能会告诉新手爸爸妈妈,孩子几岁该说话、几岁该走路、几岁该学会上厕所,甚至精确到某个月龄,看得人满满焦虑。其实每个孩子的节奏不一样。3岁前的怕生、语言迟缓,大多都是暂时情况。三年后回头看,才会发现,适当引导,顺其自然,无需死磕,都会过去。也许让孩子在舒适区里多呆一会,他将来才能更自然的走出舒适区。
每个孩子就像不同的溪流,虽然各自有独特的路径,会经历不同的风景,其实最终都会汇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