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自幼丧父,而他的母亲在孩子教育上,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一边做慈母,一边做严父,让胡适在一个家教严谨、家风稳重的环境下长大。
幼年的胡适做错了事,母亲从不当面批评,而是到夜深人静时,再给与惩罚,以免被人知晓嘲笑。
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塑造着尊敬他人的家风。
因得到了母亲尊重,保留了尊严,让胡适知晓了名声的重要性,成年胡适十分珍惜自己的名望,也养成了严于律己、尊敬他人的品行。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多次遭人攻击,他都是用谦和的方式解决。
胡适宽以待人的性格,使世人都愿与之结识,甚至出现了一股以“我的朋友胡适之”为荣的风潮。
在晚年,胡适提出“恕道”,提倡宽厚仁恕、安贫乐道的为人准则。
正是在如此优良家风的影响下成长,“麋先生”胡适一生为人正直,涵养极高。
杨绛说,好的教育不是被动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启发学习的自觉,在不知不觉中受教,家风对于孩子的影响便是如此。
《红灯记》中唱词写道:“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一个良好的家风,塑造孩子的品行与教养的同时,还会流传延续,影响着后世子孙。
曾国藩通过写家书,教训兄弟子侄,留下曾氏家风。所以,曾氏后人人才辈出。
范仲淹撰写《义庄规矩》,立为家族“基本法”,于是有范氏800年长盛不衰。
孔子为“万世师表”,遗留儒学宝藏于子孙,于是有孔门70余代延续。
好的家风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就像阳光对草木的呵护,雨露对大地的滋养,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