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窦靖童出生之后,王菲写了一首歌曲《童》。
在歌中,王菲唱出了自己对孩子的预期:“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而在窦靖童长大之后,王菲确实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家庭教育:不学坏,是她不可触碰的底线;不太乖,是她不拘一格的鼓励。
王菲并不想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孩子,而是告诉她,不要拘泥于“乖”的标签,要去探索,去尝试,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而窦靖童也身体力行地去做了。
因为热爱音乐,窦靖童毅然从北京四中退学,去了美国的伯克利音乐学院。因为想要出道,她读了一年之后,再度退学,成为一名独立的音乐制作人。
对此,王菲一直很坦然,并没有干涉和阻挠。
她知道,每个孩子,都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之梦,这梦想,像一簇亮闪闪的小火苗一样,在心里燃烧,家长不能霸道地把它浇熄。
每个孩子,都想寻觅自己的人生道路,家长可以友好建议,但不能强行干预。
因为王菲的宽容和理解,窦靖童和妈妈感情亲密,彼此投契,如同暖心姐妹。她的性格,在这样自由温暖的教育环境里,也发展得很好,潇洒、快乐又谦虚。
而且,因为窦靖童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她格外专注格外用心,很快就成绩斐然。
她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并担任主唱,包揽词曲创作,还出了《Stone Cafe》《Kids Only》等好几张专辑,倍受乐坛好评。
她的歌很有个性,带着灵气与不羁,层次丰富,编曲新奇。这让她年纪轻轻就成为明星闪耀舞台,倾倒众生令人痴迷。
每个孩子,其实都可以是这般闪亮的星星,而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轨迹。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强行替孩子规划出一条道路,而是允许孩子,找到TA专属的道路,自己的轨迹。
加拿大诗人普里斯特曾说过:“孩子最需要的,是一些明智的放任。”
是啊,父母要做的,不是塑造、控制和定义,而是放手、陪伴和鼓励。
我们需要陪在孩子身边,尊重孩子的意愿,让TA变成真正想成为的样子,鼓励TA活出自己的精彩。
而不是用自己的爱,把TA控制起来,囚禁起来,让TA没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主意,成为一个牵线木偶般的“乖孩子”,活得压抑而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