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我正在陪毛豆玩“汽车完形”的游戏。这个游戏很是特别,就是把不同形状的塑料块,塞进汽车内,以车厢平齐为准。锻炼的是孩子对形状的识别、完形和建构能力。
这么一个有趣的游戏,毛豆却玩的很丧。他的脸紧绷着,快要哭出来了,在我期望目光的注视下,他的额头开始冒汗,突然他终于冲我大吼一声:“妈妈,你不要来陪我了!”
我问:“我不陪你,你自己搭的上吗?”
“总之你走!”毛豆往外推我。
我有点来气。4岁的孩子了,这么简单的形状完形都不会。我站起身,不去睬他。
但是……怎么忍得住呢?我坐在小桌子上,一边看手机,另一边厢留一只眼角,余光扫着他。
谁知道,我不在的时候,他反而能够搭的更顺畅。一会儿他就飞快的把车全都搭好了,开心的向我展示:“妈妈你看!”
我突然想起去年的一个事儿。也是 #妈妈的陪伴让我好烦# 系列。
我带毛豆去书店玩,找到一本心爱的书席地而坐,正准备给毛豆开讲,却被旁边的妈妈的声音吸引过去。
那个孩子约摸2岁,正处于手部动作的关键发展期,他拿着书角不停的摩挲、撕扯,完全无视妈妈想教给他“红色”、“绿色”“苹果”“钟表“。
年轻妈妈面对孩子的无动于衷,很是生气,对孩子压抑着声音嚷嚷“我让你学点东西,不要撕书了!”
孩子怔怔地看着妈妈。2岁的孩子最喜欢做的动作就是撕扯,他通过反复操作一件事来学会这种技能,这是所有这个岁数的孩子练习手部精细动作的必经之路。妈妈期望的“学认知”,对这个岁数的孩子是对牛弹琴。
我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然后又跟幼儿园的资深老师请教了一番,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父母在陪伴上,经常犯这两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