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让孩子学会负责任
一方面,要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做家务,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从前,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邻居跟他索赔12.5美元。
男孩没有钱,他的爸爸就替他付了赔款,并跟他约定:一年后偿还。
这笔钱在当时不是小数目,足够买125只下蛋的母鸡。男孩为了挣到这笔钱,经历了足足半年的打工生涯。
长大之后,这位叫罗纳德•里根的男孩成为了美国总统,他说:
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弥补过失,这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承担。
如果孩子没有感觉到行为的后果,他的作法就会无遮无拦。
如果让他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结果,他就会懂得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收敛,严于律己,进行自我引导与调控,也就不容易长成一个肆无忌惮的熊孩子。
孩子打破了盘子,就要请他来收拾碎片;孩子惹了小朋友,就要引导他去道歉。
家长千万不能抱着姑息和放任的心态,对孩子做出的事情,一笔带过;对孩子惹出的麻烦,想着遮掩,或装作视而不见,这无异于剥夺他担负责任的机会。
等到在他心里,“做错事一定可以逃避处罚”的想法,已经内化成了习惯,他就会变成无所顾忌的“熊孩子”,这时候,想要再改,也就难上加难。
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曾经提出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
该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很多事情的发生,看起来很偶然,其实,却是经过了一定积累之后的必然。
任何糟糕的结果,都是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如果在最初,重视那些苗头和隐患,那么最终的事故,就会被避免。
教孩子的事情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在生活当中防微杜渐,不溺爱,不纵容,不给他的性格中,埋下情绪化的隐患,他也就不容易长成一个熊孩子。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孩子的,也重视自己的行为,哪怕只是一滴一点。
国际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冯德泉曾说过:“行为上的微小瑕疵,可能会造成人格上的巨大缺陷。”
古人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对孩子的教育,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穷养富养,都不如家长的及时教养,妥善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