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要避免对孩子的溺爱,教育好他们,防止他们变成情绪化的“熊孩子”,就不妨关注以下三点。
1.不能特别袒护孩子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都有意无意,成为了孩子的“保护伞”。
一旦孩子在外面打了小朋友,抢了玩具,家长就不论对错,不由分说,冲出来给孩子支援,为孩子护短,否认孩子的错误。
这样会使孩子黑白不分,是非不辨,以为自己可以横行天下,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就是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小孩子活力无限,情绪多变,在生活中和别人发生磕碰,争执,产生各种问题,都是在所难免。
作为家长,遇到事情要冷静以待,不是在第一时间默认孩子一定正确,一定是受了欺负,而是要了解全部事实,了解各方说法,最后才下判断。
看到家长公正客观,不偏不倚,再皮的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有所收敛。
管理学上有一个“破窗理论”,说的是,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种行为并没得到制止,窗户也没有被维修,那么,别人就可能得到暗示和怂恿,去打破更多的窗户。
教育小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小孩子真的犯了错误,而家长却不明就里,对他加以纵容,甚至对这种行为加以遮掩的话,他就会得到暗示,蔑视规则,变本加厉地犯错。
所以,纠正轻微的小错,有助于减少孩子将来的更多失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避免“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穴。如果发现了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及时纠正,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不能侥幸,不能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