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暑假如何安排的问题,明明的父母与爷爷奶奶产生了分歧。
明明喜欢足球,看各种足球比赛,也跟着一帮同学踢足球。
放了暑假,妈妈征求他的意见,想每天下午让他继续跟着教练学踢球。
爷爷奶奶坚决反对,说孩子这么小,天气这么热,中暑了怎么办?天热就得在家呆着,他们来看。
爸爸辩解:都是跟他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再说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不会热坏的。
爷爷奶奶坚持: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不管,我们家大孙子吃不了那个苦。
整个暑假,明明每天在爷爷奶奶家喝着冷饮,玩着游戏,好不自在。
不仅家里的老人,一些孩子的父母同样不忍心让孩子吃苦。
他们觉得自己小时候条件不允许,吃苦那是没办法,自己现在吃苦受累就是为了让孩子不像自己一样受苦。
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
孔子说,要想成大事必须先受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民间有俗语,“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小时候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对孩子来说没有坏处,只有好处。
写下了《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名篇的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个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的“好爹”。
他因为自己常常归居田园,觉得对不起孩子,让孩子跟着他受苦了。一想到这些,他就很难受。
他尽可能的不让孩子们受苦,去县上任职时,专门花钱雇了个人照顾儿子们的饮食起居。
等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写了那首《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