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考大学,这两天分数出来了。之前和她聊天,她问:“小姑,考大学真有那么重要吗?”
怕她万一成绩不理想,我一直没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前天成绩出来,她分数不错,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也可以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了:
考大学也许没那么重要,但读书于普通人家的孩子却很重要;如果今年你成绩不理想,我会建议你复读一年、两年,尽最大努力,给自己创造读大学的机会。
不管阶层如何固化、教育资源如何分配不均,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怨天尤人没有丝毫用处。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依旧是跳脱原有阶层最公平、最直接的通道;能进入大学校门,意味着他们过上小富即安生活的概率大了很多。
读大学意味着
推开了一扇崭新的门
好长一段时间,关于大学无用论的文章被到处转发,盖茨也好,韩寒也罢,都是大学没读完或直接放弃大学但个人光环无比璀璨的案例,却忽略了更多成功的人,本身就有着良好的教育经历,拿个别代替全部有失偏颇。
读大学对于大城市或者家境优越的孩子来说,眼界的影响或许并不大,但对于偏远地区或者家境一般、平日没有机会实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愿望的人来说,会颠覆以往的生活。
当编辑时认识一个作者,读大学前没出过县城,没坐过飞机、火车,公交车都很少有机会坐,更没有接触过网络和电脑。他的高考分数当年报本省的大学可以读个不错的学校,但为了接触更多“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他选择了北京一所普通高校。
进入大学后,除了积极参加各种社团,他还买了一辆二手单车,大学四年用两个轮子丈量了北京大大小小的景点:故宫、北海、圆明园、恭亲王府、纪晓岚故居、长城、明城墙遗址公园……以前只在书里、电视剧或电影中看到名字,他一一去体验。还用做家教和暑期打工赚的钱,去江苏、上海、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不断远离舒适区,去触摸更多、感受更多。
这些经历和他所学的专业无关,日积月累地拓展了他的人生宽度。用他的话说:“即使现在失业也不怕,我可以做自媒体,可以写游记。而在来北京之前,我的世界只有父母给我规划的‘考个好大学,学个好专业,找个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