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孩子去上篮球课。
孩子们在场地上课,家长们等在旁边。
班上个子最高的那个女孩,心思一直都不在课上,而是不停地扭头看向她的爸爸。
她每隔一会儿就会气急败坏地喊一句,“爸爸,你又在看手机了!”
起初,她的爸爸笑眯眯地答应,“好的好的,我知道了,不看了不看了”。然后关上手机,放入口袋。
可不到五分钟之后,女孩再转头过来,发现爸爸又埋头在手机里。于是她又叫,“爸爸,你怎么又看手机?”
过了几次,爸爸开始显示出不耐烦,对自己看手机的问题避而不谈,反倒怒斥孩子:“不好好上课你操什么闲心!”
女孩又坚持提醒了几次,爸爸斥责她的口气越来越强硬。她终于放弃了,眼睛回到教练那里。
可她的嘴整节课都噘着,表情抑郁,中途还因为别的小朋友碰到她大哭了一场。
——其实我注意那个女孩很久了。
她的年龄在班上算大的,情绪却是最坏的一个。她比其他小朋友高出大半头,可几乎每节课都要崩溃大哭一两次,原因往往是没完成游戏任务、没拿到贴纸奖励这样的小事。
教练常常将奖励直接送她,以息事宁人。旁边的父母们也总皱着眉头看她,觉得她影响上课秩序。
我也一样,觉得那么大孩子情绪控制能力那么差,有些匪夷所思。
可看到他爸爸沉迷于手机、而她气急败坏的样子,我忽然开始理解她的家庭环境。
想必,父母沉迷手机、极少关注孩子,已经是他们家的常态。
每一个行为出格的孩子,其实最根本的原因都是爱的缺失。她想通过夸张的举动,吸引别人的注意。
而导致她缺爱的诱因竟是,她的父母把本该给她的宝贵注意力,都给了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