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端午和中秋
前几天问小班的小诺同学:下周要放假了,你知道要过什么节了吗?小诺一脸懵地说:是中秋节吗?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从来不会把端午节和中秋节搞混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大不相同呀!
在我们老家,把过端午节直接叫“过节”,一年里头唯有这一个节不带前缀,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每年有两套新衣裳,一套是过年的,一套是过节(端午)的,前者是冬装,后者是夏装。
每年端午节快要到了,妈妈就要提前去采粽叶,我长大一点儿后跟着去过两回。
粽叶其实就是一种竹子的叶子,这种竹子一般长在河边或者小溪边。在我们福建的山里,植被非常茂盛,所以粽叶周围的杂草又多又密,采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粽叶采回来后要放在水槽里清洗,每一片叶子都要用刷子正反两面刷干净。这种事情通常都是小孩在做,我和妹妹做了许多年,因此印象深刻。
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家里便开始包粽子,妈妈提前把糯米、豆子等原料用水浸泡好。
包粽子绝对是个技术活,既不能把里面的大米压得太结实,以免煮不熟,更不能太松散,否则吃的时候剥开粽叶,饭粒就要纷纷掉下来啦。
更难的是粽子的形状,以及绳子的捆绑,都非常有讲究。
这些我和弟弟妹妹都不会,记忆中都是爸妈负责包,我们数数,每10个一组,把绳子归拢绑在一串,这样方便计数,也方便送人或者储藏。
那时候没有高压锅,粽子要煮整整一天。煮好的粽子挂起来,可以放半个月不会坏。